人人体育官网

学科教研

化学教研| “三新”背景下的电化学习题课主题教研

发布时间:
2024-01-04 11:32:05
阅读量:
分享:

2023年12月21日下午,云南师大附中化学教研组在录播教室开展化学联合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电化学习题课”。本次活动由高二化学组陈姝阳老师先进行公开课示范,再由化学组其他老师进行专业点评。

本次电化学主题的习题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电化学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开始时,陈老师带领学生阅读章节扉页,提炼核心概念,深化了学生对于原电池、电解池、电子导体、离子导体及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从学科角度看,一定条件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伴随着能量变化,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这是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科大概念。陈老师深入浅出,以“三新”背景下的学科大概念统摄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电化学认知模型。

IMG_256

陈姝阳老师授课中

陈老师紧紧抓住电荷、电子、元素三大守恒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所遵循的规律,找到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的相通点和本质区别,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寻找原电池正负极和电解池阴阳极的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环节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同时,陈老师在课前精选例题,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前练习的方式,进行错因分析。习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既涉及到原电池经典模型的再回顾,又包含了变式与创新。陈老师在习题中反复强化和应用模型,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形成概念,进而得出对电化学过程认识的关键角度及路径,促进能力发展,体会化学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单人提问、集体回答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通过互动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电化学的理解。

IMG_256

陈老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中

在课堂的最后,陈老师对本次公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同时为学生布置了课后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形成了教学闭环,也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释放了信号:学习永无止境。

课程结束后,化学组蔡秋燕老师、张毅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蔡老师指出“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提倡减少死记硬背,强调素养导向,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把化学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在课堂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化学课程的教学价值,构建高效的课堂。

蔡老师认为陈老师本堂课的教学展现出如下亮点:

1.充分呈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课程设置了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三个环节,课中学生单人陈述高达17次,集体回答中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之高,教学方式的多变、创新,成为了驱动学生探究的原动力。

2.创设真实多变的情境:教师通过不同情境帮助学生理清了电化学的核心概念,理清了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的内涵和外延。

3.课题的选取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引领学生构建认识模型,基于模型分析电化学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确定电极反应,分析电子得失,确定反应产物;基于电子得失,确定电子移动方向;基于守恒思想,确定离子移动方向和离子浓度变化,培养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思维习惯。

4.课堂气氛轻松融洽: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建立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离不开教师背后情感的输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从情感上走近教师,从心底渴望获取知识,就要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IMG_256

蔡秋燕老师评课中

张毅老师为教研留下开放性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将真实问题还原成理想模型的能力。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

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三新”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契机和平台,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未来看到更多“三新”改革的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任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供稿:化学教研组

一审:颜坤

二审:吴元永

三审:马永文

责编:陈昱嘉

推送:信息中心